国内最后一家头部车企业上市 奇瑞汽车成就今年港股最大车企 IPO纪录
发布日期:2025-10-20 09:10 来源:爱卡汽车

 9月25日上午9时30分,随着港交所铜锣清脆敲响,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(证券简称“奇瑞汽车”,股票代码:9973.HK)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。这场历时21年的上市征程终获圆满,不仅标志着中国最后一家未上市的头部整车企业正式拥抱资本市场,更以募资91.5亿港元成为2025年港股最大车企IPO项目,为这家深耕汽车领域28年的中国自主品牌开启全球化新篇章。

奇瑞上市

  二十年磨一剑:从芜湖小草房到全球舞台

  奇瑞汽车的上市之路堪称一部“逆袭史诗”。自1997年诞生于安徽芜湖一间简陋的“小草房”工厂,奇瑞便以“技术破局”为使命,从首款车型风云下线打破合资垄断,到连续23年蝉联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冠军,其成长轨迹始终与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同频共振。然而,资本市场的门槛却一度成为奇瑞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——从2004年首次启动A股IPO计划,到多次借壳、重组尝试,均因市场环境、政策调整等因素折戟。

奇瑞上市

  “上市不是终点,而是奇瑞全球化战略的新起点。”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上市仪式上感慨。2024年2月,奇瑞终于叩响港交所大门,尽管8月因财务数据更新一度中止,但公司仅隔一日便重启申请,并补充2025年一季度业绩数据,展现出“势在必得”的决心。最终,这场“马拉松式”的上市征程以超额认购、市值突破千亿港元的成绩画下句点,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从“市场换技术”到“技术换资本”的时代跨越。

  业绩与技术双轮驱动,全球化布局中的“全能选手”

  招股书显示,奇瑞汽车近三年业绩呈现“爆发式”增长:2022年至2024年,营收从926亿元增至2698亿元,复合年增长率高达70%;2024年更是创下229.5万辆全球销量纪录,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二、全球第十一位,且成为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企业中唯一实现新能源、燃油车、国内、海外四大板块销量同比均增长超25%企业--其中新能源销量激增265%,燃油车增长29%,国内外市场均增长超35%,这种“全品类、全市场”均衡增长态势被业界称为“奇瑞现象”。

奇瑞上市

  技术层面,在“瑶光2025”战略驱动下,奇瑞在核心领域实现一系列“从0到1”的突破:自主研发的第三代 1.6T/2.0T发动机,热效率突破44%;鲲鹏混动C-DM系统,实现“零百加速4.9 秒、亏电油耗3.8L”的行业标杆表现;自研的“奇瑞智驾”实现L2 + 级功能全场景覆盖。这些成果构建了奇瑞参与全球竞争的技术护城河。

  资本赋能新阶段:从“产品出海”到“生态出海”

  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上市仪式后透露:“未来三年,我们要实现从‘产品出海’到‘生态出海’的跨越。”据采访时透露,奇瑞计划在2025年底前,在欧洲建立首个海外研发中心;2026 年在德国、法国推出高端新能源品牌“星途”的定制化车型;同时在东南亚、非洲市场新增 4 座海外工厂,将海外年产能提升至150万辆。按照规划,到2027年,奇瑞全球销量目标锁定350万辆,其中海外销量占比超50%,力争跻身全球乘用车企业销量前十,成为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“世界级汽车品牌”。

奇瑞上市

  成功上市仅是奇瑞“二次创业”的第一步。面对特斯拉、比亚迪等巨头的竞争,尹同跃坦言:“压力巨大,但动力更足。我们将以‘归零心态’重新出发,用技术创新定义新豪华,让奇瑞成为全球用户信赖的‘中国名片’。”

奇瑞上市

  总结:随着港股钟声的余韵渐散,站在港交所的聚光灯下,尹同跃望向远方:“28年前,我们在这里(芜湖)的荒滩上造出第一辆车;今天,我们要从这里走向世界。”奇瑞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资本,书写中国汽车工业的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