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企涉足流通领域 企业参股提升经销商信心
发布日期:2013-06-25 15:06
来源:中国汽车流通协会
尽管眼下汽车行业经销商盈利前景并不乐观,但汽车流通领域仍像有待挖掘的“大金矿”,吸引着各大汽车集团的注意。日前,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,上汽销售公司可向旗下投资的经销商提供5亿元资金担保,用于经销商新增网点或兼并重组等融资需求。作为上汽集团战略转型的一部分,上汽销售公司计划未来5年内完成对旗下品牌直营或控股100家4S店。上汽集团这种车企涉足流通领域的做法能否取得理想效果?就此话题,北京商报记者特别采访了多位专家及经销商。
为赚取利润提前准备
汽车企业大规模投资4S店,本身也是一种企业盈利的模式。对处于困境的经销商而言,如果企业能够控股并委托管理,将是扶持渠道和救赎经销商的好事。此前,北京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汽车企业直接投资的4S店,但销售与售后盈利均不是很理想。不过,虽然这种模式短期内对企业利润贡献不大,但提前做好渠道布局工作,有利于厂家为日后获取售后市场的巨大利润做好准备。
我个人认为,汽车企业涉足流通领域的好处在于,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建设经销网络,掌握更多的经销利润,而且还有望实现经销商体系的稳定管理;另一方面,对于举步维艰的自主品牌而言,是一种支持和保护。不过,汽车企业应对经销商负起责任来,不能加入的时候什么都答应得挺好,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屡屡刁难,并在经销商困难时不管不顾。
至于上汽控股4S店的做法,相信也是在与经销商达成一致的基础上,双方共同协商后的结果,这对企业和经销商而言应该是双赢的事情。不过,上汽对直营或控股4S店应该与对待其他经销商一样一视同仁,如果采取商务政策倾斜的姿态,势必会影响到旗下其他4S店的利益,这肯定会引起其他经销商的不满,相信企业不会这样盲目的操作。
商务政策应平等对待
企业直接投资4S店并不是全新模式,但像上汽这样大张旗鼓还是比较引人关注的。据我所知,一汽、北汽也在投资4S店,但是可能由于财务保密问题,企业投资4S店的效果外界并没办法去评估。不过,有一点可以肯定,不论是经销商自己投资,还是企业投资,4S店肯定要以赚钱为目的。
说到这个话题,我最关心的是企业是否能保证对其直投的4S店和其他投资人投资的4S店提供相同的商务政策。车企必须在独立投资人投资的4S店和车企自己投资的4S店之间保持公平,不能对自己投资的店就有额外的商务政策,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。
我认为,车企投资或者入股更适合于新店,因为其面临着成本增加、投资回报率却不见提升的双重压力。那些入行年头比较长的经销商肯定找到了盈利的方式,这时候车企入股,那就是在分食经销商的既得利润,经销商肯定不干。
网络的快速扩张已经导致经销商内部竞争加剧,更多的经销商争夺更少的客户,使得经销商无利可图,一旦经销商的利润下降,就不能保证高质量的售后服务,最终不仅伤及品牌,更会使企业失去发展的后劲。如果此时再曝出车企对自己投资的4S店有特殊照顾政策,那结果有可能是致命的。
公平竞争是发展的基石
汽车企业涉足流通领域这一模式并不是上汽的首创,早在几年前,丰田集团旗下丰田通商的业务已经布局到汽车产业链的多个环节,其中就包括涉足新建或收购4S店进行经营。只是在上汽集团发布公告以前,汽车企业涉足流通领域的问题并未引起公众的关注。虽然过去汽车企业涉足流通领域的规模与运作方式很难与上汽相比,但在市场上已经存在多年。
从市场发展来看,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4S店数以万计,其中大部分汽车企业投资的4S店都是直营店,很少涉足控股的店。预计未来参与流通渠道经营的汽车制造商将会越来越多,这也意味着汽车企业如果集中保护直营或控股的4S店,将造成对市场竞争的极大伤害。
我认为,从目前而言,汽车企业参与流通领域的行为仍处于加强整体渠道管理的阶段,能否赚取售后市场的巨大利润还不好说。毕竟新店在售后保养上没有一定的基础,完全新车销售肯定不赚钱,这就需要厂家对于渠道建设保持一定的资金支持,而人为或制度性的偏移,则可能带来非公平竞争,产生低效率、垄断性风险与市场风险加大的情况发生。发展渠道、赚取利润本无可厚非,但保持公平竞争才是一个成熟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。
企业参股提升经销商信心
车企投资4S店对经销商的信心有很大的提升作用,但前提是车企必须保证商务政策的稳定。车企和经销商之间不平等关系是近年来一直讨论的话题,经销商宣布解除与厂家合作关系的案例近几年也时有出现。业内一直在呼吁,处于弱势地位的汽车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急需平衡。
虽然造成经销商如此局面的原因,主要与政策规定中厂家话语权的强势不无关系,但更进一步考虑,4S店的过度投资才是导致经销商处于被动地位的根源。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,汽车销售利润已经出现急剧下滑,汽车经销商的日子并不好过,其盈利模式被动由销售转向售后。当初,花费数千万元投资4S店的经销商原本希望销售利润的快速回笼,现在却发现一切都在向另一个方向发展。经销商投入巨大资金建店后,在厂家库存压力下,销售的现金流要求越来越高,而利润却由之前依靠销售的快速回笼,转变为细水长流的售后服务。一些连年亏损、无力支撑的经销店开始无奈倒闭。
因此,上汽大规模投资4S店对提振经销商信心和企业的扩张是好事。近年来,汽车市场增速的放缓让投资人在建立新店时产生了犹豫,如果汽车企业此时站出来宣布自己投资4S店,那肯定将提升投资人和经销商的信心。
经营模式应多元化推进
既然经销商很多都处于亏损状态,那为什么汽车集团却不遗余力地投入到渠道经营中呢?答案肯定是有利可图。
目前,汽车市场经营模式正在多元化与多层次推进。我认为,经销商最大的业务就是卖车,而售后服务则是盈利的一种方式。只不过售后服务的利润是要在销售结束后才开始的,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人说投资4S店就是要做售后服务,而不是先卖车的。因此,即使是汽车制造商投资4S店也将面临与普通新店一样的风险。
现在,汽车企业进入流通领域已经基本上跟开设新店没什么区别了,甚至控股的一些4S店也是因为其经营不善长期亏损才会合作,自身积累的客户并不多。我认为,真正有实力和竞争力的经销商应该不会惧怕与汽车企业投资的4S店进行竞争。
可以说,厂家参与流通领域经营,更多的应该是维护品牌形象,给一些空白区域进行4S店补充。汽车企业建4S店,在资金、人才培训、经销体系管理方面都要投入诸多精力,这些都是给其他的经销商起到范本的作用。而如果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入汽车流通领域,能够结合汽车集团本身充分发挥协同效应,有利于实现整个供应链管理,从而帮助汽车集团实现稳定良性的发展。
厂家的手不宜伸得太长
厂家在经销商渠道直接参与投资这种事在国外是比较忌讳的,如在美国,法律保护外部投资者,并不允许厂家手伸得太长。但是中国的环境与国外有所不同,一些车企,特别是大的汽车集团设有服务贸易部门,此部门参与经销商经营,应该算是自主经营的一种尝试,做法也不为过。不过,厂家插手渠道的目的应该是以扶持经销商为主,且规模要适度,特别是那些盈利性较好的品牌,厂家不宜介入太多。
我们知道,现在自主品牌4S店中赔钱的较多,多数品牌找投资者不是很容易。那些有经营风险的,前途未卜的品牌,厂家以身作则,投资经销店,能在管理上起到引导作用。但是如果是成熟的品牌,厂家再把手伸到渠道中去,则不是很好。目前很多车企,特别找投资者相对比较困难的自主品牌,厂家在渠道建设上会给予一定的支持。如北汽,在其自主品牌的渠道建设上,对经销商的补贴力度很大。
总之,我认为,厂家做渠道的目的,应该是为经销商做示范,少量做一些可以。但如果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考虑,则肯定不好。而且,这种模式很难在行业内大规模推广复制,因为有实力的汽车集团并不多,规模稍差的企业根本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经销商进行大规模扶持。
相关信息
2024-12-20
2024-12-12
2024-12-04